昨日下午,上海市民陸續來到陳毅廣場點燃蠟燭哀悼踩踏事件遇難者。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最後一個電話里,顧銀麗開心地告訴姐姐,已和朋友們約好2014年最後一天出去玩
  逝者
  顧銀麗(女) 25歲 公司職員
  袁麗拉(女) 25歲 公司職員
  陳蔚(Tan Wei,女) 21歲 浙江大學留學生
  李娜(女) 23歲 上海打工
  羅大麗(女) 23歲 剛參加工作
  毛勇捷(男) 12歲
  【外灘】

  年輕人的相聚與分離
  他們都如此年輕。
  21歲的浙江大學馬來西亞籍留學生陳蔚(Tan Wei),因愛中國文化來華讀書。表姐黃慧瑜到中國找陳蔚玩兒,這對錶姐妹把跨年地點選在了上海灘。
  在陳蔚的facebook賬號里,當晚23點03分,她感嘆,“People all the way”。
  幾乎同一個時間,均為25歲的顧銀麗和袁麗拉,與另外3個朋友隨著歡慶的人群走到外灘。
  5個年輕人都是同學,一起聊著笑著。11點30分,他們走過陳毅廣場邊的樓梯,踏上觀景平臺。
  此處是外灘最佳觀景地點。
  江西籍情侶周家明和23歲的李娜也被人群擠上了平臺,兩人手拉著手,期待著2015年新年鐘聲的響起。
  原本,他倆應該在十幾分鐘後,跟著聚在外灘的數十萬人一起跨年倒計時,用這種年輕人的方式,步入嶄新的一年。
  上了樓梯,在觀景平臺前行了五六步,韋勇一行人只差幾步便可到達江邊圍欄處。這時,韋勇突然覺得前面人群整體向後擠壓,“力量大得根本沒辦法承受。”驚慌中,他憑著人縫裡僅有的一點空間抬起一隻腳,勉強維持了平衡,但自己的另外4名朋友,則隨著擠壓的人群“塌陷”下去,瞬間消失。
  “大約過了10分鐘,人群才慢慢‘複蘇’”,韋勇加重語氣說出“複蘇”這個詞,他看到“塌陷區”有人慢慢站起,有人被扶了起來,那場景仿佛剛剛經歷過一場轟炸。
  他先看到愛人楊燕爬了起來,稍一喘氣,兩人開始尋找其餘3位朋友。最先發現的是顧銀麗,“她就躺在我的腳邊”,韋勇說,他第一時間抱起顧銀麗,旁邊兩個黑人姑娘一起給她做心肺複蘇。
  韋勇記得,當時顧銀麗“還有氣息,眼睛原本是閉上的,後來張開了一下。“隨後,顧銀麗被抱上車,駛向附近的上海第一人民醫院。韋勇回憶,上車前,顧銀麗第二次張開了一下眼睛。
  之後,3人找到了袁麗拉,已氣息全無的袁麗拉被抱上救護車。她被拉往距事發地點更近的黃浦中心醫院。
  【急診室】

  “不要冰凍我兒子”
  在黃埔中心醫院里,袁麗拉傷重不治。
  顧不上悲傷,韋勇連夜趕到上海第一人民醫院。之前,他始終記得顧銀麗睜開兩下眼睛的模樣,他覺得那是生的希望。
  韋勇把這個細節告訴了陸續趕到的顧銀麗的家人。整整一天,她的家人都因此抱著希望,“她就是傷著了,肯定會好起來的”,顧銀麗的姐姐顧銀娟說。
  從1月1日11點趕到醫院,在約10個小時里,顧銀娟攙扶著母親,站在急診室的隔離帶外等候。她倆不敢遠離,不敢吃飯上廁所,生怕漏掉顧銀麗的消息。
  等候過程中,顧銀娟見證著急診室外的一幕幕殘酷。
  12歲的男孩毛勇捷,是事故中最小的遇難者,事發時人流將他和媽媽擠散。1日中午,得知兒子的死訊,他的媽媽崩潰了。未能見兒子最後一面的母親只說了一句話,“不要冰凍我的兒子”。
  一天的等待後,一位80多歲的老人跪倒在警察面前,“你們告訴我,孩子到底是死還是活啊。”他是23歲的死者、安徽姑娘羅大麗的爺爺。
  同一時間,黃埔中心醫院急診室外側,韋勇和朋友們等候著袁麗拉的母親。
  25歲的袁麗拉是個懂事體貼的上海姑娘,三四年前,她的父親去世,母女倆相依為命。巧合的是,袁麗拉的父親生前在黃埔中心醫院住過幾年院,醫生護士們幾乎都認識袁麗拉的母親,所以袁麗拉過世的消息對她母親一直瞞到下午。
  當袁媽媽出現在急診大廳時,不少醫護人員忍不住了,跟著她一起哭起來。
  長征醫院急診室外,得知未婚妻李娜離世,周家明獃坐了一天。未婚妻的母親緊抱著女兒生前一件白色羽絨服哭得撕心裂肺,他看著卻完全不知道怎樣去安慰。
  【殯儀館】

  妹妹不是幸運者之一
  顧銀娟的希望破滅於1月1日23點。
  當晚20點,上海第一人民醫院開始登記家屬信息。直到22點半,顧銀娟聽到有人報妹妹的名字。
  “好消息的家屬被安置到一側,壞消息的家屬則被安排到另一側。”
  顧銀娟說,好與壞,就是指生與死。妹妹不是幸運者之一。當夜,她陪母親和其他人一起上了警方的車,目的地上海市寶興殯儀館。
  工作人員先拿出照片讓他們辨認,確認身份後,家屬們獲得了約20分鐘時間與親人遺體見面。隨後,親屬們被安撫人員帶出殯儀館。
  顧銀麗生在一個大家族中,作為年齡最小的孩子之一,一直備受疼愛。
  1月2日,得知噩耗的親屬們紛紛從江蘇南通趕到上海,到殯儀館見顧銀麗最後一面。因人數眾多,家屬每10人一組,分批進入。
  韋勇和妻子楊燕,以及當天受傷的另一位朋友也到殯儀館送顧銀麗最後一程。
  “她已經買好了1號回南通的車票”,殯儀館大廳,顧銀娟說,姐妹倆最後一個電話是去年12月30日晚,因南通新車站離家稍遠,顧銀娟擔心妹妹次日下班回家太晚,所以姐妹倆商定“新年第一天見”。
  那個電話里,顧銀麗開心地告訴姐姐,自己已經和朋友們約好2014年最後一天出去玩。
  看著冰櫃里妹妹的遺體,顧銀娟說,“妹妹活潑開朗,她很少有個安靜時候。”此時,顧銀娟哭得太多,已經哭不出來了。
  【回憶】

  再也回不去的家鄉
  馬來西亞女孩陳蔚的最後一條微博發自去年12月27日,內容是粵語老歌《光輝歲月》,這首歌的第一句歌詞是“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按計劃,她本月19號將回大馬過春節。
  這個短髮姑娘喜歡旅行和攝影,Instagram和微博里都是她定格的人像和風景,浙大深秋的銀杏、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爬滿藤蔓的牆壁。
  親屬們用回憶來填充天人永隔。
  陳蔚的表哥通過微博發表了一篇簡短的追思文章:“她是個樂觀、開朗、善良、純真的孩子,最喜歡就是笑,笑得看不到眼,加上她臉有點肉肉的,看了好可愛,她那笑容,認識她的人我想都會永遠記得。”
  表哥說她愛美食,喜歡照顧親戚朋友和老人家。她再也沒有機會看到那些她想要照顧的人。
  顧銀麗的表哥王建華兩天幾乎沒合眼。比顧銀麗大了將近20歲的王建華,看著這個妹妹在上海讀書、找工作,打拼自己的未來。
  靜下來時,王建華一遍又一遍翻看表妹的朋友圈。
  妹妹是個“吃貨”,朋友圈簽名是4個菜名:炭燒羊排、熱乾面、糖炒慄子、麻辣燙。朋友圈裡,顧銀麗還貼了一張腳步受傷的照片:“我是一個重承諾的姑娘,即使腳傷成這樣,只要你說,‘有好吃的’,我就會來。”
  這一句刺痛了王建華的心。來上海5年,顧銀麗對他說得最多的就是,“最喜歡吃哥哥燒的菜。”
  “她還是喜歡上海。”王建華說,2013年,顧銀麗拜托他拉了六七箱東西回老家,“不在上海混了,回家找工作。”
  但小姑娘的灑脫沒持續多久,去年10月,顧銀麗又回到上海,那次王建華見了表妹生前最後一面。當時顧銀麗告訴哥哥,自己的朋友在上海,圈子在上海,開心和快樂都在上海,所以最終還是選擇生活在上海。
  韋勇回憶,那天去外灘前5個人一起喝咖啡,說說笑笑憧憬著即將到來的2015年。袁麗拉說,自己最大的願望,是新年到來那一刻,朋友們跟她講:你變漂亮了、變瘦了。一旁的顧銀麗沒說什麼,只是跟著一起咯咯地笑。
  在顧銀麗的朋友圈中,一條狀態解答了關於2015年的疑問,那是最近朋友圈中一張很火爆的圖片游戲,圖片中分散著不同的字母,每人看到的前三個單詞是2015年將會發生的事情,顧銀麗看到的前三個單詞分別是:love,win,success。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盧美慧 實習生 王蘊懿 李想 尹瑞濤
(原標題:說好新年第一天見)
編輯:SN1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f22gflmm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