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精英模式”為傲的基金行業,如今卻陷入投研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以來已有多達434只基金出現基金經理變更,其中有高達217只基金涉及基金經理離任;而在去年全年,917只出現基金經理變更的基金中,涉及基金經理離任的基金數量則有369只。
  值得關註的是,由於一批老基金經理的離去,部分基金公司的投研團隊實力大幅削弱,這已經成為制約基金業發展的另一大瓶頸。業內人士指出,作為輕資產行業,基金行業最核心、最寶貴的資產就是人力資本,如果基金業不能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阻止基金經理的流失,即便牛市再臨,基金行業恐怕也難再重演曾經的快速成長。
   奔私潮暗涌
  
  細觀基金經理離職去向,私募基金當仁不讓地排在第一位。而深究其原因,體制不同和監管寬鬆是諸多基金經理離開公募轉投私募的主要推手。
  和瑞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募基金行業的壓力過大,且回報與付出不成正比,是他們選擇離開的根本原因。他們認為,從運作規範的角度,大多數基金公司具有絕對優勢,但多年來的因循守舊卻使得這種規範逐漸變得“死板”,不僅在業績考核等方面缺乏長期規劃,給基金經理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而且在內部管理以及激勵機制上都缺乏創新,讓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容易感覺到“性價比”下降。所以,近年來陸續出現部分具備較豐富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離開公募基金,尋找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新平臺,而私募基金往往是他們的首選。
  監管層針對“老鼠倉”等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加大,也讓一些基金經理心理壓力增加,從另一個層面推動了部分老基金經理的離開。“有些存在僥幸心理的基金經理可能以為,離開公募基金就能避開監管風暴,但這是不現實的幻想。”“其實,無論是身在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如果觸犯了法律法規,一旦被查到,結果都是一樣的。”
   另闢蹊徑留人才
  
  基金經理流失速度的加快,已經開始深刻影響到部分基金公司的投研實力。有些基金公司由於短期內基金經理大量離職,已經被迫火線提拔研究員擔任基金經理,並出現新人剛上任就管理多只基金的情況。
  和瑞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競爭,其實主要體現在人才優勢上的競爭,在過去,基金行業具有明顯的人才優勢,但近年來隨著老一輩基金經理和部分已具有較豐富投資經驗的新一代基金經理的頻頻離開,基金行業的人才優勢正在不斷削弱,這將會在未來深刻影響基金業的發展。因此,基金業應當勇於自我變革,在體制上實現更多創新以留住高端人才,為下一輪的發展打下基礎。
  事實上,一些小基金公司已經開始求變。如中歐基金,在完成股權改造,實現管理層持股後,其採用的事業部制就意圖用體制創新來吸引高端人才,以達到人才集聚效應。在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的構想中,中歐基金致力打造的事業部制,是期望為最優秀的基金經理們提供一個“創業平臺”,最終實現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共同成長。  (原標題:和瑞資產:基金業投研人才“青黃不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f22gflmm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